English

沂蒙老区圆了致富梦

1999-07-0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高明 刘凯 张世勤 我有话说

前不久,在沂蒙山区平邑县羊城乡,果农孙恒河望着果园里一个个鸭蛋大小的“凯特杏”,高兴地对记者说:“俺这一亩凯特杏改种新品种,当年就卖了1万多元,是过去5年的总和!”

喜尝科技甜头的何止孙恒河一人。1996年以来,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的沂蒙山,在向贫困宣战的进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。

据了解,到1984年底,临沂尚有贫困村2896个,贫困人口288万,全区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只有306元,贫困村人均收入则不足150元。

如何使沂蒙革命老区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?临沂市委书记乔延春的回答是,只能依靠科技进步。

林果业是蒙阴县的支柱产业,全县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50多万亩,水果产量连续4年跃居全国百强行列。蒙阴县的决策者认为,如果不及时提高林果的科技含量,就不可能获得高效益。于是,他们号召全县机关干部学习果树知识。县委、县政府还提出一把手要有示范工程,并且要求效益差的果园要配上一名技术员,在规定的时间内,将其变成先进园。在县机关干部带动下,果农们用心学科学、用科学,从而使该县的果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。

如今,沂水县半池乡,漫山遍野长满了酸枣,红富士苹果也在这里扎下了根。5年前,该乡科技副乡长唐兆清和县科委、林业局的几位同志共同承担了“利用酸枣树嫁接冬枣”、“发展冬枣密植园”的科研课题。唐兆清首先在于家庄发展起18个示范户,从全国各地引进冬枣、梨枣等28个大枣珍稀品种。他攻克一道道难关,发展起2000多亩示范园,嫁接珍稀大枣3.5万株,亩收入万元以上。如今,漫山遍野的酸枣已成为沂蒙山农民致富奔小康的“摇钱树”。为了在农民群众中普及科技知识,唐兆清还从林果栽培、畜牧养殖、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高产高效开发等方面,通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,对群众进行科普教育。

临沂市坚持规划先行,立足实际,确定了成果转化技术示范点,建立健全了示范基地管理机制。到目前,全市科技示范基地已达500余处,实现经济效益3亿多元。
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已深深植根于988万沂蒙人民心中。临沂市两年间获得各类科技成果447项,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7%,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6%以上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